“海上光伏系统仿真与实证测试平台关键技术”项目课题“多场耦合海上光伏系统与核心部件建模仿真技术(2024YFB4207004)”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审议会在河海大学顺利召开。本课题由河海大学承担,浙江大学、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南京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承担,合同经费1260万,其中国拨经费910万。会议由东南大学大型发电装备安全运行与智能测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邓艾东教授主持。
河海大学新能源学院院长许昌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海上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战略新赛道,对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希望课题团队科学有效地推进课题实施,按时高质量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指标。
课题负责人、河海大学新能源学院副院长郭苏教授系统地汇报了课题概要、任务分解、主要研究工作、具体实施计划及成果指标。她介绍,课题以构建海上光伏核心部件及系统集成仿真平台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太阳辐照、温度、环境荷载、腐蚀、盐雾等多场耦合的海上光伏结构-电气耦合仿真模型,形成海上光伏系统一体化仿真集成理论。会上,各任务负责人围绕技术路线、研究内容、节点安排及已有进展分别展开详细汇报。
在咨询审议环节,专家组与课题团队成员围绕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及实施可行性展开深度交流。专家组建议课题需进一步明确分工边界,建立跨单位协作机制,同时科学制定时间规划,按节点推进关键技术攻关,确保课题项目的高效顺利完成。
会议最后,郭苏教授代表课题团队表态,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完善过程管理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会议、数据共享等方式凝聚各方力量,严格遵循任务书要求推进研究。各课题参与单位均表示,将统筹资源投入,全力配合课题团队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工作,助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质量完成。
(新能源学院郭苏教授介绍课题)
(专家组与课题组进行讨论)
(会议结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