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海大学喜迎建校110周年的重要时刻,10月25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20周年暨新能源学院合作发展大会在常州校区隆重召开。河海大学副校长吴峰、校友代表、合作单位代表以及学院师生2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杨春伟主持。


河海大学副校长吴峰向到场的各位嘉宾、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支持学校与新能源学院发展的合作单位、校友们致以衷心感谢。他充分肯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成就,希望新能源学院抢抓机遇,提升办学内涵,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和校地合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更多的 “河海动能”。

学院院长许昌作学院事业发展报告暨专业建设成就回顾。报告中,许昌院长回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年来的办学成绩,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成果丰硕、科研创新成效卓著、课程体系引领发展、师资队伍实力彰显、教学成果屡创佳绩、国际合作持续深化等。他表示,新能源学院成立两年多来,学院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特别在人才培养质量、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获得科技大奖、高层次人才引育、高水平科研平台申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他对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给予学院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对学院今后的规划和发展路径进行了阐释。希望合作单位和校友们可以一如既往地支持新能源学院的发展,加强深度合作,产出丰硕的成果。


2015届毕业生、三一重能新能源投资公司新疆公司总经理叶尔森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分享了自己从河海校园走向新疆新能源一线的经历。从基层风电场值班员成长为企业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将近 200 万千瓦风电指标变为现实,为家乡带来清洁能源与就业机会。同时,他以学长身份向学弟学妹提出三点建议:珍惜河海平台夯实专业基础、勇于奔赴一线实干成长、坚持终身学习拓展能力边界,鼓励学弟学妹传承河海校训精神,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价值。

随后,合作单位代表华能江苏清洁能源分公司党委书记刘溟江致辞。他代表企业向河海大学及新能源学院致以祝贺,肯定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20 年来在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上的贡献,表示华能江苏和河海大学共建的清洁能源实验实训平台已成为校企创新协作的典范,期待双方未来继续在科研攻关、人才培育、产业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助力江苏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2022级李双宇、刘晨梦、李秀坤、高天尧、郑健靓、严妍等代表在校生上台献辞,他们代表全体新能源学院学生,表达了对学校与学院的感恩之情,讲述了在学习过程中对新能源行业的认知与热爱,承诺将以优秀校友为榜样,扎实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新能源领域,为国家 “双碳” 目标实现贡献青春力量,言辞间充满朝气与使命感。

在热烈的氛围中,大会进入科研平台揭牌环节。副校长吴峰为“电化学储能材料与系统协同创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揭牌。院长许昌为“河海电能技术创新研发中心”“河海—华高新—湛新树脂联合实验室”“湛新树脂—河海大学先进电池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揭牌。


在产学研合作签约环节,学院院长许昌代表学院分别与中国电建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中国电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生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等单位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学院副院长程亚军代表学院分别与德国莱茵公司、上海天数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学院副院长白建波代表学院分别与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智能华交通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



在校生代表向许昌、左潞、胡鹤轩、郭苏、霍志红、钟淋涓等专业创始人献花,感谢他们为专业建设奠定的坚实基础,传承专业发展的初心与使命。

会上颁发了学院2025年奖教金。丁勇、葛立超、吴佳朋获评一等奖,韩群、李清清、董国丹、薛飞飞、刘惠文、王怡、张怿、钟淋涓、许波峰、杨立娜获评二等奖,瞿俊峰、钱以森、郉子涵、徐艺玮、余颖、王磊、孔馨、黄晶、王丽琳、薛文文、秦建华、王栋海、杨树章、黎亚男获评三等奖,副校长吴峰、学院领导和校友嘉宾等为他们颁奖。

程亚军教授、许波峰副教授围绕电化学储能发展、风电国创中心建设等主题作学术报告。

最后,校友、嘉宾参观了新能源综合实验大楼和学院实验室。



